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

双引號─對話中的對話





双引號─對話中的對話 兩校聯展



開幕茶會:3/21 禮拜六 下午2:00

林家花園鋪石廣場舉辦



展覽日期

2009年03月21日(禮拜六)至2009年04月03日(禮拜五)共14天 (週一休館)





--





双引號聯展參展人名單

參展人


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



張湛、林家緯、吳宗翰、余長益、莊少橙、邱郁涵、賴怡伶、張瀞云、陳爾謙、

李瑞旂、林宜璇、廖振堯、朱嘉琪、陳儒蘭、陳盈均、余孟禪、林曉儀、張嘉輝、

許晏蓉、黃玉檸、胡玉琳、李賜婷、曾學仁、李紋華

(共24位)


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



莊騰翔、邱懷萱、黃羽白、鐘千惠、陳薇伃、許力中、陳思妤、賴錦德、林羿綺、

蔡秉霏、李長蓉、藍子翔、許凱鈞、楊絲渝、陳文夫、沈若蓁、陳怡靜、陳哲敬、

裴靈、陳奐中、趙苓絜、王瑞萍、岳彤、呂易倫、江文瑛、李宜真、童羽瑄、黃筱珊、張豈蓉

(共29位)





--





「双引號」─對話中的對話 兩校聯展 策展理論

文/李育容 莊騰翔



身處在每個年輕人都必須走過的半成熟階段,觀察自身的生活從中獲得感觸,藉由所學的技術表達出我們這個世代的想法,即藝術是實踐生活精神需求的場域。

「双引號」為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」與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」兩系三年級同學合作舉辦的聯合成果展覽,於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三日在板橋林本源園邸(以下簡稱林家花園)展出。
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最早可追朔至日治時期,擁有豐厚人文歷史,並佔有美術教育一席之地,其中經由多次改制轉型,於民國八十三正式成立本系,課程多元創新,至今已培育出眾多優秀藝術教育與藝術專業人才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前身為藝專美術科雕塑組,民國五十六年設為雕塑科,八十三年改為四年制雕塑學系,是為全國唯一以雕塑專業領域創作為主的學系,積極培養現代藝術雕塑人才。本展係由學生主動發起籌備,兩校老師共同指導,藉由雙方不同領域之學識,達到校際間相互交流學習的成效,並且透過聯合展覽形式走出校園,讓學生創作跳脫以往交作業心態,轉而用更審慎的態度去面對。

對於舉辦這樣一個展覽,前置作業的分工與合作上兩系有不同的政策差異:除了兩邊各有推派出負責人,國北教大藝設系是以主修理論與教育組同學負責主要行政工作,創作與工藝組同學製做作品及支援部分行政工作;台藝雕塑系則是全班共同參與分工亦同時進行創作。如此在策展理念上兼具理論教育概念與創作者觀點,卻必須克服策劃執行上現實和技術問題,好比經費、人員分工或者雙方應對,於是透過密集討論與相處合作後,展覽也在我們共同努力之下日漸成形。

本展共計有四十九位參展人員,作品數量超過六十件,而同學們的作品類型種類相當多,使用媒材從油彩、水彩、水墨、壓克力顏料、玻璃、金屬、石雕、陶塑、樹脂到多媒體錄像皆有。這是學習成果展覽,並無規定共同創作主題,僅能大致上分為:對人性或人體的探索、自然的觀察、保留童年(過去)記憶、現在進行式的體驗以及對整個大環境社會的批判,每個人想要詮釋的意涵方向各異,所以訂定展覽主題必須考量其廣度,「双引號」在文學中是來表示對話中所引述的另一段對話,裡頭便能放入各種文句和語彙,也同時意味著能裝進各式各樣的創意與想法,並且產生對話。為什麼而對話?現今社會已呈現多元化發展,不同於以往的言論限制與較為單一的群體思想,吐露自己的心聲早已是件稀鬆平常的事,各種不同的想法因為對話而得到理解甚至產生共識,正如我們的創作就是想要表達出我們這個世代的觀點,表現我們「觀而後得」的理念,然後經由展覽對話跟大眾觀者溝通。

作品通常與觀者對話,這次我們還要跟林家花園對話,於是作品除了跟觀看者對話之外,也與場域對話呈現一種三角對話方,亦為對「話中的對話」。林家花園在我們的認知中,早已有固定的框架,是中國南方園林建築,充滿中國文人思想情懷的地方,傳統建築配上園林景緻,這樣一個承載歷史意義及文化的空間,怎麼跟當代藝術扯上關係?雖然現今有許多老舊建築物規劃成藝術空間,但頂多只是保留建築物外觀,內部仍然裝潢成一般展覽空間。像林家花園內外兼具的古蹟,不禁想問,難道當代藝術就無法進入這樣時空凝滯的場所?再者,自從歐杜荷提(Brian O’Doherty)提出白色方塊(white cube)的概念之後,有如白盒子般的空間遂成為展示藝術品的最佳場域。若再反過來思考,展場非白色方塊狀態是否決定性的產生干擾?還是說能變化成不一樣的視覺效果?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的疑問。本次展覽實為一次實驗,不同以往林家花園展出的水墨畫、寫生畫或攝影照片,我們的作品較為直觀、多元與當代,現在以一種可說是「文化塗鴉」的手法,把「双引號」想像成一個個對話框置入林家花園裡,時間差產生的斷裂感,作品與空間的搭配、賓主關係甚至和諧與衝突,成為展覽策劃上的一大挑戰。最終呈現好壞一線之隔,不是相互協調創造新視覺感受,就是作品埋沒於林園景緻當中,最糟的情況也許還會破壞林家花園的美。即便如此,我們還年輕不怕失敗,仍然秉持實驗精神去做嘗試,本展跳脫出學生作品成果展形式,除了自身成長之外,更期望在未來能引發出更多可能性。